首页 概况 武乡文化 套路介绍 武技交流 比赛荣誉 同门名人 外同门 联系我们 留言版 论 坛
 
五祖拳论(10)论形  周盟渊 

一个人在练拳,道上的人一看就可以说出他练的是什么拳。因为每一个拳种都通过她自已特有的运动形式和她自已特有的形(动作造形),来构成了这个拳的风格。这些风格的形成是来自于这个拳种的类别与其它的技击理念。如仿生象形拳它的动作便是仿效某一种动物的行动;内家拳与外家拳的运动形式都有各自的特色,内家拳的运动形式就比外家拳慢,而太极手走圆,八卦脚走圆;外家拳又各自不同,北拳穿蹦跳跃、动作大而舒展;南拳步步为营、小架式而重劲力。如掌形:不少拳种有各自的掌形,如华拳的柳叶掌,劈挂的瓦面掌,八卦的龙爪掌,太极拳的五峰掌等等。这说明了各个拳派的动作造型、运动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家各派在技法的运用中时都有自己的法则, 对运动的形态都有自己的要求, 根据这个法则和要求所演练出来的动作就形成了统一的风格.

一.五祖拳有她自已独特的动作造型和运动形式。

1.掌形: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伸直、自然分隙,其隙由食指至小指依次由大而小。屈拇旁靠,掌心略凹、近乎自然形态。这就是五祖拳独特的掌形。其掌背侧观若似龟背故又称龟背掌。

2.拳形:五祖拳的握拳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拳种。要求如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向掌心卷曲。食、中、无名三指紧握、小指轻靠,拇指屈而压在食指的第二节之上。拳背的平面向小指侧倾斜约30度左右,腕关节内旋位并向拇指侧扣紧,使第二、第三指掌关节向前超出拳面。这就是五祖拳独特的拳形。这种拳特点是用点(第三指掌关节)而不是整个拳面去触击对方,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出拳的威力。

3.步形:不丁不八步(俗称三战步)是五祖拳独特的步形,也是最基本桩法和最常用的步形。要求如下:双脚前后站立,前后、左右各距一肩之宽,前足尖向前而略内扣,后足外摆、足尖朝前外方,双脚屈膝略蹲,身体的重心落在前后脚的中间(有的重心略后移,46)。丁字步与八字步之间故称之不丁不八步。这种步法有利于前后左右的变换移动。(不丁不八步按照重心后移的程度分为四六步,三七步)

.身形:五祖拳关于身形的要求有着自己的内涵,口诀如下:

百会提则头挺,牙关起而项强:头要挺起,下颔关节要绷紧从而使颈部坚强起来。从而起着保护颈部和鄂骨的作用。

两肩坠而心胸守:肩要沉,肘要坠,守住胸部,使之略微含胸。这样可使肋骨向下略沉,肋间的肌肉和腹部的肌肉略扣紧,从而对作为运气的基地―丹田起着保护作用。

卸大椎以通中气: 身要挺直、脊椎要放松,使中气可以流通。

四点金落地, 十趾翘则足力生: 以双足掌的偏内侧和双足跟这四个部位着地(故称之四点金),十个足指略微翘起,可以协助扣紧膝关节和缩紧裆部的肌肉而且使双脚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

兜前足以固膀胱:前足要稍向内扣,从而把膀胱固定住使之不会摇动。

挟裆束臀,收小腹而夹尾闾:双大腿要内挟即裆部的肌肉缩紧,起着护裆的作用.臀部的肌肉要缩紧, 肛门要上摄起着锁住丹田真气的作用。特别是运气下贯之时,若无摄肛运气下贯时气将向下泄散而不能聚集于丹田(练功时一张一弛相互交替, 并非全是紧缩。)

二.运动形式的要求:

五祖拳十分重视下盘的力量, 所练习的站立的功夫有落地生根的比喻. 五祖拳的套路很少蹦跑跳跃的动作, 它的步法的要求要稳健, 一步一步的完成. 动作要求分明清晰, 绝不含糊,一招一式的完成.

动作和技法的活动基本上只限制在中门的范围而不超越(中门指的是身体正前方). 这就是“守中门、对子午”的要求。手与步的运动形式就形成了南拳所具有的小架式、招式致密、动作刚劲、行动稳健、步步为营的特点.

套路和技击都是“形”的活动形式。“练时无形似有形,用时有形若无形。”这是对五祖拳套路练习和搏击的要求。传统武术与规定比赛套路的不同在于传统武术的套路基本上是由技击招式所组成的。故要求在练套路时设定对方好像站住我方的前面,而我方在进行套路中的招式演练时就象与对方进行较技一样,这样就可以强化每招每式的竞技反应能力。这种演练的思维方法就叫做“练时无形似有形”。在搏击的过程中,虽然是实实在在地与对方进行较技,不过一旦得势就要把对方当成不存在一样,大胆地放手去运招扑击。若一躇之差,就将会失去先机。这种用于技击时的方法就是说叫做“用时有形若无形”。

    五祖拳论(1)论步

     五祖拳论 (2) 论掌

     五祖拳论3)论拳

    五祖拳论(4) 论手法

    五祖拳论(5)论桥

     五祖拳论(6)论腿

     五祖拳论 (7) 论身法

     五祖拳论(8)论肩法

     五祖拳论 (9)论节法

     五祖拳论(10)论形

     五祖拳论 (11) 论法

    五祖拳论 (12) 论劲

     五祖拳论(13)论腰力为上

     五祖拳论(14用势总诀

     五祖拳论 (15) 论以点出击

     五祖拳论(16)技击十二法

     五祖拳论(17)论刚、柔

     五祖拳论(18)论动与静

     五祖拳论(19)论虚、实

     

返回


版权所有,五祖鹤阳拳©2005